行业资讯 | 中国运动鞋市场发展动向
近年来,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随体育基础设施以及健康观念的不断普及,消费者对运动鞋服的需求不断增强。时尚潮流的引入成功打破其传统的功能性边界,运动鞋服逐步渗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取代部分休闲鞋服,需求大增。
鞋类市场增速放缓,但运动鞋子品类正快速占领其他子品类份额
2020年中国服装配饰及鞋类零售规模为1.97万亿元,其中鞋类规模3984亿元,占比20.22%。在鞋子品类中,运动鞋规模1804亿元,品类占比为45.28%。2011年-2020年,鞋品类市场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出现了负增长现状,但纵观运动鞋子品类的零售总额比重却呈现出快速上升态势,CAGR为9.28%。
运动鞋市场集中化严重,市场几乎被头部企业垄断。女鞋和童鞋是新入者竞争的机会入口
2020年中国鞋品类CR10为42.02%,10年间提升了13.02%。但具备高市场份额占有率、及高速增长率的运动鞋子品类处于市场高度集中状态,CR10高达87.35%,市场几乎被头部品牌垄断。在鞋类的其他子品类中,童鞋的CR10为26.47%,女鞋的CR10为37.03%,两大子品类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市场仍留给了新入者参与竞争的可能。
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仍有较大扩容可能,需要提高大众消费意识
放眼全球运动鞋服市场,2020年中国运动鞋服人均消费为32.2美元,仅为美国的1/9、英国的1/4、日本的1/3,且低于全球人均花费。从2019年运动鞋服渗透率来看,中国的渗透率仅为12%,远远低于美国的34%的渗透率及全球19%的渗透率。在中国每10人中仅1.2人保有运动鞋服,而美国每10人中有3.4人保有。
从这一现象来看,造成人均花费低的原因并非仅是因为价格差因素,更多的是需要提高大众对运动鞋服消费意识。
产业链品牌端强势,头部效应显著
上游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和制造商,其中具有集成生产体系和强大面料研发体系的领先制造商拥有较强话语权。原材料品质是服装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尤其强调功能性的运动鞋服产品,高品质的原料与辅料是产品附加值重要来源。
中游品牌商议价能力强,盈利能力强。由于身处产业链的中游,头部品牌效应明显,话语权较大,因此品牌商纵向延伸产业链的空间也较大。众多大体量国际与国产品牌运用产业链优势向制造端与零售端延伸,通过纵向一体化进一步攫取利润。
下游渠道端分为经销模式与自销模式,运动鞋服行业传统经销模式主要以省代模式为主,随着电商发展与线上供应链完善,强调去中间环节的分销零售等自销模式逐渐被品牌商采纳,但经销模式仍占据行业主导地位。
来自微信公众号:偃师鞋业产业园